“您好,這里是江蘇省揚中市檢察院‘知心姐姐’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自1995年開始,這句暖心的問候一直未變,“知心姐姐”熱線響了28年。這是全國檢察系統開通最早、持續最久的青少年維權熱線——“知心姐姐”熱線。
【資料圖】
“知心姐姐”肖禹走進幼兒園講述防性侵親子繪本《姐姐告訴我》,并和孩子互動。
28個春秋,五任“知心姐姐”(前面四任都是一個人,從第五任開始變成一個有15名“知心姐姐”的團體),6000多個來電、40多本電話處理記錄本、300多次法治教育、2萬多冊宣傳手冊,4000多名青少年得到了維權幫助……
兌現“花開”的承諾
“賀俊姐,我最近買了輛車,開始跑貨運。有寶寶了,我要給他當個好榜樣。”
“加油,好好干,相信你會成為一名好爸爸。”
再次撥通“知心姐姐”熱線,李飛(化名)向揚中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知心姐姐”賀俊匯報了他的近況。
2018年9月,當時16歲的李飛輟學來揚中務工。為湊錢上網,他盜竊了兩輛電動自行車,在出售電動自行車時被民警抓獲。經鑒定,李飛盜竊的車輛價值2254元,其行為涉嫌盜竊罪。
2019年7月,該案被移送至揚中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在承辦檢察官、“知心姐姐”王櫻的勸解下,李飛追悔莫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李飛的父母也很快作出了賠償。該院在委托專業社工機構開展社會調查的基礎上,依法對李飛作出了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6個月。
由于李飛已經回到戶籍地揚州工作,2019年10月,揚中市檢察院聯合揚州市江都區檢察院開展了異地協作的監督考察,由青少年司法社工負責開展觀護幫教,檢察機關負責跟進監督。“知心姐姐”團隊還為他量身定制了個性化的觀護幫教方案,通過定期面談及電話談心等方式,對李飛進行行為矯正和心理干預,提高他的法律意識和明辨是非能力。
2020年4月9日,王櫻通過視頻向李飛宣讀了不起訴決定,屏幕里還有江都區檢察院檢察官和幫教司法社工。“今后我一定會踏踏實實走好人生每一步,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宣告儀式上,李飛立下了“軍令狀”。
據悉,2018年以來,揚中市檢察院共對15名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并通過“知心姐姐”給予教育引導。這15人中,有5人重歸校園,有10人走上工作崗位。
情景劇《轉變》
“感謝你們給孩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們小家庭在你們幫助下有了奔頭,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舞臺上,社工和“知心姐姐”表演的情景劇《轉變》獲得臺下陣陣掌聲。《轉變》改編自真實案例,講述了涉罪未成年人張浩然(化名)的家庭轉變故事。
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17歲的張浩然與一群社會上的“好哥們兒”盜竊作案5起,共盜竊他人電動自行車、香煙、現金等財物價值1.3萬余元。在最后一次盜竊中,他們被公安機關抓獲。
2022年6月,張浩然等人盜竊案件被移送至揚中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在與張浩然的深入交談中,王櫻了解到,張浩然的父母長期爭吵且對他疏于管教,間接導致了他在青春叛逆期“失足”。考慮到張浩然有悔罪表現,結合犯罪數額、危害后果,從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角度出發,揚中市檢察院決定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處理,考驗期為6個月。
“判罰不是最終目的,挽救迷途少年還得從根源入手。”王櫻說。在附條件不起訴期間,“知心姐姐”會同家庭教育指導師對張浩然開展觀護幫教、心理疏導,對其父母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為緩和張浩然父母之間緊張的關系,“知心姐姐”邀請夫妻二人一起聆聽婚姻與家庭輔導講座,并陪同孩子參加社區公益服務。
“孩子,以前是爸媽對你關心得太少了,我們萬分后悔……”在“知心姐姐”為“失足少年”舉辦的成人儀式上,張浩然的父母與孩子緊緊相擁。今年1月,張浩然順利通過考驗期,重返校園。
令人驚喜的是,在社工的幫助下,張浩然的母親還考取了社會工作師和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證,成為“助人自助”大家庭的新成員。
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或遭受不法侵害,背后往往存在家庭監護不力等共性問題。“知心姐姐”始終將監護權監督作為重點工作持續推進,聯合全市11家單位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臺《關于建立未成年人監護監督暨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合作機制的意見》,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心,截至目前共開展接待接訪、心理咨詢、親職教育等工作30余次,監督立案1件,支持起訴6件,發出督促監護令19份。
私人定制法治課
“‘知心姐姐’告訴我,隱私部位不能讓人摸……”揚中市三環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大聲朗讀著普法繪本《姐姐告訴我》。
2019年,由“知心姐姐”主編的《姐姐告訴我》親子教育讀本正式出版,而編印兒童預防性侵繪本的初衷也來自一堂普法課。
2018年初,王櫻來到一所小學講法治課,課程涉及兒童防范性侵的內容。次日,王櫻就接到了一個家長的電話。這個家長說,當她拿洋娃娃當道具教孩子保護隱私的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讓她如墜冰窖:“叔叔就這樣摸過我……”孩子口中的叔叔,是一名往來密切的鄰居。忙碌時,她就把孩子交給他看管。可萬萬沒想到,看上去敦厚老實的鄰居,竟然向6歲的孩子伸出了魔爪。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同時,王櫻意識到,只有將防性侵意識根植于孩子和家長心中,才能最大限度防止傷害發生。
怎樣才能讓低齡兒童更好地掌握防性侵知識?在設計課程時,王櫻萌生了編印繪本的想法,隨后她召集團隊成員翻閱歷年案例,深入剖析案件發生原因,總結歸納出防范建議,編撰成文,并邀請專業美術老師繪制插圖。“繪本+法治課”一經推出就成了“爆款”,很多學校爭相邀請“知心姐姐”到校授課。目前,揚中市教育局已將防性侵教育納入全市幼兒園、小學常規教學計劃。
現在,15名“知心姐姐”擔任揚中市50余所幼兒園、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推出包含網絡安全、校園欺凌、青春與法等7大主題20組法治課件,由幼兒園、學校按需“點單”實現精準普法。
新時代,“知心姐姐”的工作被不斷賦予了更多新內容,她們開通微博、組織“小小公益訴訟觀察團”,讓青少年加入公益保護者行列;她們做客“陌上花開”婦聯直播間,呼吁更多人保護女童;她們組織“關愛小候鳥”“逆風飛翔”等公益活動,為困境兒童募集善款。在校園內的一次次青春儀式、一場場成人典禮上,“知心姐姐”們見證了無數少年的法治青春,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先后獲評全國、全省“巾幗文明崗”“青少年維權崗”等稱號,相關工作經驗被寫入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
(來源:檢察日報·未來周刊 作者:管瑩 張晉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