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驅車前往甘肅省華亭市西華鎮什民村,沿途兩旁行道樹郁郁蔥蔥,灌木從高矮錯落,修剪整齊,各式小斑景點點綴其間,趣味盎然。
聽講解,賞風光……邊聽邊看,深入了解什民村農旅融合產業發展情況,實地感受這片土地的神韻,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獨特的“麻”文化風情。
【資料圖】
鄉村旅游+農業、鄉村旅游+康養、鄉村旅游+休閑體驗等一大批鄉村旅游發展項目為西華鎮什民村帶來了多方面的改變。利用當地撂荒溝坡、河岸山地,開發建設繩網樂園、麻文化體驗館、水文化生態園、罐罐茶體驗園;修建蔬菜大棚10座,吸引文康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蔬果采摘產業。如今的什民村已成為集文旅融合、生態環境保護利用、非遺傳承、采摘休閑等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賞花看景”“游玩采摘”“品茗休閑”,依托鄉村振興旅游示范村項目建設,西華鎮什民村走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塑強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發展能級,華亭市策底鎮大南峪國家3A級景區,不斷健全“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創新推出“南峪文創”“養生花茶”“農家土味”特色果蔬”等一批農旅特色產品,積極籌建“南峪流年”綜合性農家樂,招商建成集國防教育訓練、戶外運動、青少年素質拓展和軍事夏令營訓練為一體的軍事拓展訓練基地,進一步豐富了景區經營項目和旅游產品內涵,有效提升了游客體驗。
在這里,感受民俗文化、體驗鄉土風情、品味特色小吃。“小孩玩樂、大人賞景、老人懷舊,策底鎮大南峪的鄉村旅游除了能感受到鄉土文化,還多了很多煙火氣。”游客李輝感慨道。
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華亭地處陜甘寧三省交匯處,因皇甫山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燦爛悠久的文化深烙在華亭這座城市的骨子里,展現在文旅融合項目的生動細節中。
山勢渾圓的峰丘、梁脊、寬谷、緩坡構建出景觀骨架;連片的森林和草甸構成景觀色調;潺潺溪流和清澈潭池構成景觀脈搏;藍天白云及各種天象構成景觀襯托;清新的空氣和涼爽宜人的氣候構成景觀氛圍。這里是蓮花臺國家級名勝風景區,坐在行駛中的汽車上,看向窗外,入眼皆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綠影翻涌、碧色蒼茫。
蓮花臺景區由一個主景區蓮花臺和六個獨立景區玄鳳山、車場溝、海龍洞、石拱寺、麻庵古遺址、古銅礦遺址組成,其歷史文化悠久,是先秦文化的發祥地,秦御道、漢番御道、回中道和唐以前絲綢之路的主干道必經之地。
“這里流水潺潺,古樹綿綿,奇峰連連……”聽講解、觀風景,進入玄鳳山景區,呼吸著清新濕潤的空氣,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議,用心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大家時而駐足,時而前行,時而拍照留影,體驗這里的別樣風情。
告別蓮花臺景區,再次前行。石拱寺石窟坐落于沃野田疇間一座背北向南的半山崖上,跟隨講解人員拾階而上,可以看見窟、龕內浮雕造像茂密繁多,從沉積在雕像表層厚厚煙火熏積的塵垢上,那些深藏在砂石中的歷史故事又似乎悄然復活。
“利用獨一無二的秀美山川,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下一步,我們將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旅游景點相結合,提升旅游品質與景區知名度。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宣傳,領略華亭的獨特魅力。”華亭市文旅局負責人王建華說。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近年來,華亭市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為目標,全面落實“關山為主、項目為王、全域為向、基礎為先、品牌為要”的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建成蓮花臺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雷神山生態園,實施了體育運動公園、古塔公園、上關石拱寺安全提升等項目,打造出策底鎮大南峪、上關鎮半川村、安口朱家坡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
景色宜人滿目新,文旅融合風帆勁。時下,游走華亭山山水水,處處看到的是如畫似錦的青山綠水,體驗到的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的是華亭文旅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
一路向前,一路蓬勃,華亭文旅產業正踏歌前行!(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張小兵 嚴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