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新春涌新潮
(資料圖)
著眼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臺、
高端產業集聚新高地、
京津科技人才創新城的京津產業新城
以“敢”字為先、“干”字當頭的決心和行動
奮力開創高標準、高質量規劃新局面
正向著人產城融合發展“武清樣板”進發
在這里,每一天都是新的。武清召開“一城”“一帶”“一商圈”專項工作指揮部成立大會后,京津產業新城專項工作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迅速行動,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加快推動方案編制,項目對接不斷推進、建設籌劃不舍晝夜,在充滿生機的春天里,武清用一筆一畫的書寫,全力構筑高能級立體發展空間。
謀定后動,規劃先行。梳理制定出一份臻于至善的規劃建設方案,勢在必行。指揮部扎實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落實區委“3+1+1”工作思路,成立綜合協調、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政策研究、對外聯絡、項目推動和金融保障七個工作組,職責明確、分工科學,圍繞產業承接、成果轉化落地,全力將這里規劃建設成為天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產業新城。同時,圍繞總體方案制定這一重要工作,指揮部組織“一區五園”主要負責同志召開座談會,聚焦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功能配套提升、招商引資、現有及招商項目建設推動、資金保障等方面,深入探討“多點”融入京津產業新城建設的思路、定位和舉措。
摸底數、析產業、建智庫、找項目、勤對標……指揮部梳理具有技術研發、總部職能的主導產業重點項目,為產業鏈分析作鋪墊。他們初步研究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有關產業發展政策,梳理國家重點支持產業及科研技術領域,為產業定位把方向;梳理區級產業發展、科技、人才、招商等現行政策,以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部分先進地區政策,為政策創新打基礎;研究中關村科技園、雄安新區、上海張江、東莞科技園、昆山經開區、合肥高新區、成都高新區、武漢光谷和新加坡緯壹科技城、日本筑波科學城、美國硅谷等園區特色,為規劃編制樹標桿,全力描摹出中國式現代化“武清樣板”。
對外聯絡組工作人員邱健睿介紹說:“為切實貫徹區委‘3+1+1’工作思路,我們首先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有的放矢地服務京津產業新城建設。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智能科技、生物經濟、信創、數字經濟等產業,梳理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央企、龍頭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等信息,形成資源對接目錄清單,助力京津產業新城建設。”
高水平塑造產業高地,是京津產業新城打造成為“五新”融合發展的全國知名創新策源活力區的關鍵落子。產業高地要想不斷躍升新“高度”,則需要厚植于一個立體且完善的發展空間。
規劃一個高能級立體發展空間,離不開城市的脈動。指揮部加快推進城市專項規劃,收集梳理京津產業新城“一核”現有規劃和存量土地情況,著手摸排存量載體資源,初步擬定核心區范圍、實施時序,繪制“科創CBD土地載體”等示意圖紙,初步研究規劃理念、空間發展策略、專題研究范疇等事項,初步摸排國內外高水平新城規劃建設案例和相關智囊、規劃咨詢機構。
“經濟要發展,產業必先行。作為京津產業新城指揮部產業發展組的成員,既讓我感到使命光榮,又深感重任在肩。我們堅決落實區委‘3+1+1’工作思路,按照‘一核、多點、全域’總體思路,圍繞智能科技、生物制造‘雙高引領’,對標國內外先進園區經驗,積極對接了國內外高端產業咨詢服務機構,建立了以國家部委、科研院所及企業專家資源共同組成的專家智庫,梳理主導產業鏈條及重點企業信息。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分析缺鏈、補鏈、斷鏈及未來產業,科學謀劃新城產業規劃,為武清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產業發展組工作人員李杰說道。
發展活力催生前行動力,這需要向管理機制要活力、向執行機制要動力。依托創新平臺,創新要素資源向武清、向京津產業新城不斷集聚的同時,一套高標準的創新管理模式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催化劑”。指揮部把加強黨組織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對接組織部門,籌備組建指揮部臨時黨組織,正在深化黨組織建設及黨員教育管理等具體內容,切實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為京津產業新城規劃建設打造堅實保障。
郭滿是項目推動組的工作人員,據他介紹,近期他和同事們正在細致梳理“一區五園”企業信息,篩選出科技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和目標項目,并深入企業實地走訪,了解企業與京津產業新城發展規劃的相關程度,引導企業科技研發板塊向京津產業新城核心區轉移。“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走訪區內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北京等地積極對接當地創新企業,推動目標項目落地京津產業新城,促進京津產業新城建設,助力武清高質量發展!”他堅定地說。
未來不遠
畫卷正徐徐鋪展
身負雄心,保持耐心
穩扎穩打,一茬接著一茬干
朝著令人“心向往之”的目標延伸
讓我們一起期待,一起努力
為京津產業新城的成長“加速度”
期待規劃藍圖變為現實樣板!(津云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