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5月18日,備受矚目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式開園。這里成為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的強磁場,成為高校師生、創業團隊加速奔跑的啟航地,成為不斷孕育科創成果、培育科創人才的策源地。天工開物、智創未來,雙向奔赴、書寫精彩。走進天開園“一核兩翼”,這里涌動著源源不斷的創造潛能,充滿著色彩斑斕的創業實踐,升騰著青春澎湃的創新激情。來聽,這是天開園里“小伙伴”們的創新創業故事──天開園,我們來了!向著實現夢想的美好明天,我們出發!
走進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佟澤棟 ──
(資料圖)
創業夢想落地開花
“正式開業啦!”在天開園6號樓,作為南開大學首批入駐天開園的學生創業項目之一、天津氯之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佟澤棟和團隊其他成員于開園首日開心地舉辦了公司開業揭牌儀式,“天開園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是創業夢想落地開花的‘催化劑’。”
“我們團隊是一支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商學院、經濟學院等多個專業組成的一支學科交叉的團隊,主要致力于二氧化氯氣體消毒產品的研發。”佟澤棟邊介紹邊向記者展示展臺上擺放類似香薰盒的一件件產品樣品。今年6月畢業的他,希望把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產業創新,因此在南開大學學習期間組建了“氯之家”團隊,帶領同學進行二氧化氯消毒技術研發,并在國內首創二氧化氯兩步緩釋消毒技術。如今,利用該技術,他們已研制出一系列模型產品,在實驗室中推出了幾條較為完善的產品線。
有創業夢想,但面臨缺少啟動資金、企業運營及產品產業化經驗等一系列問題,是不少像佟澤棟一樣的大學生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共性問題。為助力更多高校學子實現創業夢想,天開園開園可謂恰逢其時。
“天開園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安全保障,包括組織到企業學習投融資、對接產業化等,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空間,讓我可以專注于帶領團隊搞好產品研發。特別是‘34條政策’中提到的‘天開園創業種子基金’,如果能爭取到這個基金,將是推動我們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這個目標和天開園的整體氛圍讓佟澤棟及其團隊干勁十足。
入駐天開園只是第一步。最近這段時間,佟澤棟和團隊成員除了忙于公司的正常運轉,每天也要在學校做重復性實驗。畢業后將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讀研的他,想繼續依托天開園實現其產品產業化、技術產業化,將該技術推向市場。“天開園使我們出了校門就創業的夢想成真,希望有更多同學抓住這一機會,留在天津干事創業,共同結出累累碩果。”佟澤棟說。
走進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雙陽 ──
夢想在天開園啟航
“我們有‘家’了!”在天開園5號樓,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20級博士生、天津心脈聯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雙陽環顧公司所在場地,感慨地說,該公司系天大首批入駐天開園學生創業項目之一。
把公司的軟裝收尾,完成創業融資、把產品往前推進,本月底還要作為初創企業代表之一參加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尋找市場機會……這段時間,“95后”創業者李雙陽很忙碌,但也很充實:“希望能在天開園這片新的創業熱土上啟航,實現我們的創新創業夢想。”
2021年,李雙陽在天大眾創空間里創建了獨立運作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吸納了一些師弟師妹,形成了一支不同學科背景交叉融合、優勢互補的團隊。目前,其團隊已經研發出具有自愈合功能的人工血管、用于血液接觸型醫療器械表面的抗凝血涂層以及心包、腹腔防粘連補片等一系列產品。由他研發的全球首款體內精準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已完成臨床前的生物安全性能檢測與大動物實驗階段──這意味著,這款致力于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推出質優價廉國產人工血管產品距離走出實驗室、走到患者身邊越來越近了。
不過,醫療器械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研發所需設備、技術實現市場化等很多現實問題過去常令李雙陽苦惱不已。今年年初,李雙陽從學校了解到天開園在規劃建設,感覺機會來了!
“天開園34條政策措施我都認真讀過,像鼓勵在津高校院所等高水平創新平臺面向園區企業開放共享科研儀器、在核心區綜合服務大廳能‘一站式’接觸到更多金融機構等,這些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和誠意滿滿的創業服務,都很吸引我們入駐天開園。”李雙陽說,尤其是天開園“一核兩翼”的布局,十分方便其在核心區搭建辦公室、做展示,汲取營養,爭取在今年完成天使輪融資,隨后在“兩翼”內建立萬級潔凈車間,5年內實現若干技術市場化,實現把小口徑人工血管推向臨床這一夢想。
走進天開園核心區
天津愛仕凱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倪嘉輝 ──
融入“天開”地利人和
天開園開園,正在辦理的一筆千萬元貸款可以享受到貸款貼息政策,貼息比例最高可達50%;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公司研制開發的養老適老化產品第一次亮相──落戶在天開園核心區的天津愛仕凱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可謂“雙喜臨門”,總經理倪嘉輝有點忙。
感應人進入時自動亮燈,遇到老人跌倒警報可自動響起直至第二人走進停止,還可以綁定家人手機遠程報警;應用先進的透鏡、傳感器、運放技術,智能攝像頭可檢測一個人的存在,給予聯動反應;運用透鏡的菲涅爾紋可以進行起夜燈的高度設定,同時滿足智能家居對設計外觀和功能定制的要求……“傳感器技術被業界稱為‘小而美’,做得好的產品供不應求。”在公司開放式的產品展示廳,綜合運營部部長王雅麗一邊介紹一邊告訴記者,“我們的技術成果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現階段正在對養老產品的精細化做升級、調試,和西青區的戰略合作意向也在洽談中。”
天津愛仕凱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專注于“人體存在傳感器的智能控制器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率先提出的“熱釋電+毫米波雷達”綜合解決方案,增加了人體微動作探測,行動軌跡檢測呼吸與心跳監控,解決靜態人體無法識別、雷達功耗高、熱釋電感應范圍小等多項行業痛點,主要客戶包括三星、小米、TP-LINK、九安、華來科技等行業翹楚。
之所以選擇南開區、選擇天開園,“一個是公司從智能家居向養老適老化產品擴容,需要更多拓展和產品展示的空間,同時南開區對養老的需求很大,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倪嘉輝告訴記者,公司的技術骨干很多來自天津大學,“天大有技術,南開有場景,融入‘天開’地利人和。”
落戶以來,公司享受到了房租的減免政策,在科技成果申報轉化過程中,南開區相關部門也積極幫助對接資源,得知公司正在招聘空缺崗,還幫助聯系推介高校學生就業見習,提供招聘人才的便利。“樓里不定期會有法律、知識產權類的宣講會,還有創始人合伙人管理方面的課程,以前要特意趕過來聽,現在不出樓就可以隨時充電,實在是太方便了。” 王雅麗感慨。
從天大科技園到天開園核心區,從“服務天大人”到“服務天下人”,天開園的每一步,倪嘉輝和他的愛仕凱睿感受頗深:“現在,我們能享受到融資、成功轉化等‘一攬子’優惠政策和‘一站式’服務,配套產業對接、新的創業想法溝通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吸引人才。”他透露,養老適老化產品新商標已經注冊完成,今年有望在天開園先導區成立新的分公司。“我們將圍繞天開園‘一核兩翼’的發展方向,‘核心區孵化,兩翼規模化生產’。在政策的加持下,企業會越來越好!”
走進天開西青園
天津理工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袁志好 ──
成果轉化駛向“快車道”
這幾天,天津理工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袁志好和他的研究團隊,剛完成了新型水系鋅碘二次電池項目小試,又很快投入到入駐天開高教科創園西青園的各項準備中。
“已經注冊了新公司,現在正招聘員工。廠房簡單裝修一下,5月底就能搬進去,下個月開始中試。順利的話,年內便可以啟動生產。”袁志好滿懷期待地說。
袁志好所帶領的團隊已研究新型水系鋅碘電池技術10余年。近年來,團隊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使其盡快走向應用。入駐天開西青園讓團隊“十年磨一劍”的科研成果駛向了轉化“快車道”。
2022年,首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向全國發榜,征集新型水系電池前沿技術。中科院、復旦大學等10余支團隊揭榜。經過激烈角逐,袁志好帶領的團隊以新材料領域第一名的成績榮獲金獎。
在天津理工大學材料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里,袁志好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比起廣泛使用的鋰電池,新型水系鋅碘電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強、使用壽命更長,原材料也更豐富。”袁志好形象地比喻道,“就像您的手機,使用一天后晚上充電,我們稱為使用一圈,我們的產品最高可以使用8萬圈。除了壽命長,充電速度也很快,一般5分鐘就能充滿。”
袁志好告訴記者,目前不少儲能企業主動找上門來希望開展合作。這其中,不乏國內知名的重點企業,給出的訂單也十分“誘人”。去年11月,這款新型水系電池進入小試,囿于學校空間和設備限制,團隊在北辰區一家電池生產企業臨時租用了廠房,小試結束后,團隊開始為后續發展找尋適合的場地。
此時,建設天開西青園的好消息,讓袁志好和他的團隊成員興奮不已。“700多平方米的廠房,水、電、通信等配套完善,基本實現‘拎包入住’。小試時,廠房距離學校比較遠,幾乎天天睡在那邊。新廠房距離學校不足3公里,大家白天在園區工作,晚上回到學校,真正實現了實驗室做研發、科創園做轉化,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中。”袁志好說。
走進天開津南園
天津析厘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90后”女孩宋暢 ──
創業沃土開出夢想之花
新希望、新期待、新憧憬。5月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津南園內花盛開,樹繁茂,處處生機勃勃。天津析厘科技有限公司里,十幾位年輕人坐在電腦前指尖翻飛、全情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天開園必將是創業者夢想之花的盛開之地!”隨著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式開園,天津析厘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暢和團隊工作人員興奮不已。宋暢說,他們將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持續優化平臺,為人工智能加速。
“析厘科技于2021年12月正式入駐海河教育園并啟動運營,是一家集數據標注、數據采集和數據中臺系統于一體的SaaS公司,主要為計算機視覺、智能駕駛感知方面提供高質量的訓練數據。”宋暢介紹說,目前公司已與上汽、采埃孚、吉利汽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多家知名公司、單位開展合作。
宋暢是一位“90后”,2021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便來到海教園,開啟了創業之路。
“之所以選定海教園首先是海教園年輕充滿活力、創新的氣質和我們公司成立之初的理念很吻合。更為重要的是,海教園具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在公司技術創新、人員招聘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時這里也有配套的人才補貼等政策,對于初創企業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條件。”宋暢告訴記者。
數據采集車在各城市道路間來回穿梭,數據標注人員快速敲擊電腦“加工”采集車帶回的“材料”。運營一年多,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團隊一直處于忙碌“接單”狀態。
宋暢指著電腦屏幕說,如果把人工智能行業比作金字塔,數據服務則是金字塔的根基。這里每一張數據標注的圖片,都能夠提升數據駕駛識別過程中的準確性。
工作場景熱火朝天,宋暢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海河教育園區的營商環境和人才優勢給了我們發展的信心。”
宋暢告訴記者:“在公司籌備期間,海教園管委會工作人員給我們很大的幫助,在公司選址、成立公司手續、人才稅務等相關政策講解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如今公司成立一年多了,他們依照企業所需,給了我們持續的幫助。”
城市與人相互吸引,2015年,宋暢來到天津上大學。初到天津,宋暢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之后創辦企業,海教園創新的氛圍和開放的環境讓她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天開園東翼拓展區,以海河教育園為“底版”。從“海教”到“天開”,宋暢更是心潮澎湃,直言天開園值得期待、值得選擇、值得托付。宋暢說:“天津眾多一流高校,恰恰是城市的創新源泉。天開園就好比一片沃土,將大學的科技、人才資源運用好,與城市本身的肌理交織與融合,必將激發出屬于天津的創新活力。”(津云新聞編輯鄧坤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