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的美麗“顏值”,蘊藏著金山銀山的豐富價值。增加城市“含綠量”,拓寬“兩山”轉化路徑,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會更加“郁郁蔥蔥”。
生態環境保護,事關高質量發展,事關高品質生活。奪目的綠色之中,蘊藏著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集聚著發展的潛力和后勁。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做到這一點,尤須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既統籌兼顧,又突出重點,既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又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發展的“含綠量”越高,“含金量”越足。“含綠量”并不只來自風景之“綠”,也來自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的構建。如今,垃圾經過處理后可以成為再利用的新資源,光伏發電等技術既踩下了碳排放的“剎車”,又加大了新能源發展的“油門”……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折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之變,呈現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的深刻意蘊,也不斷為“兩山論”寫下生動鮮活的注腳。
用“含綠量”提升“含金量”,探索更多綠色產業發展的路徑,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選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放眼我們這座城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讓林下經濟、森林碳匯等綠色產業發展呈現廣闊前景;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節能減排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得益彰……
“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我們既要看到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又要深刻認識存在的差距不足,咬定青山、久久為功,向生態要紅利、向綠色要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發展之“質”一定會更加凸顯。(津云新聞編輯劉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