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廬江化工園年產19.28萬噸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前驅體關鍵原材料項目開工。
該項目由安徽格派鋰電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7.5億元,達產后可實現產值約90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格派循環董事長曹棟強表示,該項目是格派集團首個循環產業布局、首個產業基地,將把項目打造成鋰電池循環利用示范工程。
三元前驅體在電池產業鏈中價值量較大,經估算,三元前驅體占三元動力電池成本約四分之一,是成本占比最大的原材料之一。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核心材料,三元前驅體市場前景廣闊,相關項目不斷落地。
去年12月,桐鄉時代鋰電材料項目在浙江桐鄉開發區(高橋街道)開工建設,該項目包含40萬噸鋰電三元前驅體和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
1月,廈鎢新能年產10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正式簽約落地貴州福泉。
4月,太和縣維晶新材料退役鋰電材料資源循環再生利用項目開工,項目中包含5000噸三元前驅體產能。
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三元前驅體出貨量將達到119萬噸,占全球市場的比例為74.38%。
同時,隨著市場對動力電池提出更長續航里程、更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三元正極及前驅體正在向高鎳高壓方向迭代。預計
2026年全球三元前驅體出貨量中,高鎳三元前驅體(8系及以上)占比將達到7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