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甘肅將為蘭州牛肉拉面立法的話題登上熱搜,關于蘭州牛肉拉面是否需要立法也成了消費者討論的熱點。根據甘肅人大網顯示,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發布的51件項目中,調研項目中赫然寫著“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條例(制定)”。
據了解,之所以為一碗牛肉面“立法”,與當前存在發展短板有一定聯系。目前甘肅省還未形成比較統一的牛肉拉面質量、技術、標準體系,生產、加工、經營、服務等環節服務質量都缺乏法治保障。目前蘭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面館超過50萬家,年銷售額粗略估計超過4000億元。對這碗牛肉面來說,配給規范化發展至關重要。正如網友所說,為蘭州牛肉拉面“立法”并非小題大做。
出臺相關法規有助于行業規范化,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相關報道顯示,目前牛肉面標準化、工業化生產及供應鏈建設仍未成形,大多數仍是沿襲傳統的作坊式經營模式,處于小、散、弱的狀態,可復制性差,很難形成規模化效應,品牌勢能并未很好地轉化為經濟的增長引擎。于此,對其“立法”將有助于提升行業的整體質量。
不難發現,圍繞地方美食、文化名片開展立法保護,在國內早有先例。立法保障對市場、對監管、對消費等均有利,可以說,具有法治示范意義。在前幾年,相關協會曾發布《蘭州牛肉面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蘭州牛肉拉面經營規范標準》,規定了蘭州牛肉拉面的店面標準、服務標準、操作標準、安全標準等要求。而借助“立法”,更有助于推動產業的規范化運作、產業化推廣、標準化生產,同樣更有利于對市場的精準監管。
當然,“立法”只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良法”之后的“善治”更為重要,關鍵還是要靠經營主體、監管部門等多方細致地落實,以此不斷促進市場健康高質量發展。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能夠從中得到啟示,通過“立法”方式,推動地方名優特產的產業升級,更好地滿足市場所需。
(原題為《給一碗牛肉面“立法”的啟示》作者 李雪 來源 四川日報)
統籌:王航· 編輯:韓靜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