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點擊觀看視頻
近日,有網友稱“青海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阿進錄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擬錄取為該校2023年民族學博士研究生”,此消息引發關注。青海民族大學4月13日發布公告稱,經復核,阿進錄不符合該校博士研究生報考條件,取消其擬錄取博士研究生資格。據了解,阿進錄1973年生,而該校2023年民族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里寫著,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
正觀視評:
諷刺的是,就在公告發布前幾個小時,校方還說阿進錄通過了資格審查,如今又說其不符合報考條件,反轉未免也太快了。正如網友所說,這是大學考博,不是幼兒園過家家,豈能如此兒戲?年齡是不是符合報考要求,有那么難審查嗎?都到公示階段了才發現年齡超了,還是靠著網友的提醒。如此稀里糊涂,到底是在打誰的臉?
更何況,這根本不是年齡的問題,網友真正關心的是,本校領導報考自家博士,能否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誰來監督?當事副書記筆試、面試均為專業第一,是完全憑實力嗎?其有形無形的“副書記”之威,會不會給閱卷和面試老師帶來壓力?說白了,該避嫌的沒有避嫌,無論年齡是否符合要求,引發爭議都是必然的。
其實,高校領導考博深造也無可厚非。但高校領導畢竟身份特殊,無論考博還是考研,都應該避嫌。你報考本校博士或許是省事了,但難免會給人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感覺。
而且,作為一校副書記,真有那么多時間精力去讀博嗎?又是否有那個必要?教育部曾多次強調,要破除高校“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這一點上講,校領導考博是否合適,本身就值得商榷。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王攀 編輯:王航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