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不能錯過的寶藏店鋪”“粉糯香滑,無敵掛汁”“超好吃,值得一試”……近年來,“探店經濟”發展紅紅火火,不少消費者通過探店博主的視頻推介“種草”或“避雷”。在兼顧個人興趣和收入的情況下,全職或兼職做探店博主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的職業選擇。
探店是線下店鋪的“連接器”,通過線上“引流”到線下店鋪,有助于線上對線下的賦能。除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探店也讓商業消費場景更加豐富。一方面,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創造了眾多靈活就業崗位和機會。
然而,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新興業態,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加之缺乏行業監管,當前“探店經濟”整體上仍處于野蠻生長階段,虛假推薦、惡意差評等亂象在探店行業屢見不鮮。一些網紅博主探店時“看錢說話”,既讓一些商家苦于“被探店”,也讓消費者難識真偽,頻頻“踩雷”。受利益裹挾,部分網紅的行為已經偏離了探店本質,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生態。
一些網紅不請自來,在餐廳吃完后不買單,對吃“霸王餐”理直氣壯。部分博主抓住評價機制的漏洞故意給商家制造負面輿情。與此同時,部分主播收取了高價推廣費,卻未帶來多少訂單。一些看起來不錯的數據,有時是第三方公司在刷量。
在亂象頻出的背后,是行業規范缺乏、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部分網紅給錢就“超好吃”,不給則“不推薦”。抄襲、假數據、刷單等黑灰產業鏈一直“野火燒不盡”,讓不少網紅對處罰“無感”,下次可能換個馬甲繼續坑害消費者。
從真實體驗分享到暗箱操作,“變味的探店”侵蝕行業健康發展。如亂象愈演愈烈,容易引發消費者擔憂,對這一行業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探店經濟”已到了要規范的時候。對此,應及時填補“探店經濟”的管理空白;強化行業自律,明確創作者在探店各環節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客觀真實的體驗感受向消費者推介,避免虛假宣傳;商家要從為消費者負責的角度,以真實換信任,提高消費體驗感,以高質量、好價格贏得好口碑。此外,強化監管力度,對抄襲、數據造假、刷單等黑灰產業鏈進行嚴厲打擊,助力打造更健康的行業生態。
(原題為《新華網評:莫讓“探店”變味》記者 覃星星 農冠斌 來源 新華社)
統籌:王航 編輯:彭茜雅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