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國ETF 市場步入飛速發展期,自2004 年我國第一只ETF 產品-華夏上證50ETF 發行后,2004-2022 年我國ETF 規模以37.4%的復合增速快速擴張至1.66 萬億元,尤其是2018 年以來行業/主題型ETF 密集發行,成為ETF 規模擴張的重要驅動力;股票型ETF 是我國ETF 市場的主力軍,2022 年末規模占比為64.1%,其中寬基指數和行業主題ETF 在股票型ETF 中占據主要地位。
從負債端看,我國ETF 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2018 年以來個人投資者加速入市,截至2022 年末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占比分別為63%和37%,2005-2022 年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復合增速分別為33.9%和37.1%。
寬基ETF 成立最早且存量規模最大,截至2022 年末,我國共發行161 只寬基ETF,合計規模為5,772 億元,掛鉤32 個指數;寬基ETF 的份額增長主要由新發產品所驅動,政策放松疊加品類創新推動寬基ETF 規模快速擴張。機構投資者是寬基ETF 的主要持有人,2010 年以來持有比例維持在60%-90%,個人投資者接受度在不斷提升。我國寬基ETF 以掛鉤主流規模指數為主,滬深300、中證500、科創50、上證50 和中證1000 指數合計基金規模占比高達74.5%,其中先發優勢和高流動性是頭部寬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優質渠道是助力首發規模擴張的重要因素。我們認為指數收益率是布局寬基ETF 時需要考慮的重點,深證1000、國證1000 指數是可以繼續挖掘的指數方向。
窄基ETF 增速較快且工具屬性突出,截至2022 年末,我國共有414 只窄基ETF,合計規模為4,803 億元,掛鉤207 個行業主題指數。行業主題ETF 于2018 年加速擴張,規模增長亦源于新發效應,結構化行情下的投資需求攀升、相對低廉的交易費用均為行業主題ETF 規模擴張的重要驅動因素。不同于寬基70%由機構投資者持有,行業主題型ETF 是個人投資者的主陣地,2010-2022 年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由61 億元增長至2,156 億元,復合增速為34.7%。窄基ETF 中大單品特征顯著,具有高波動、高貝塔、高收益特征的ETF 更容易做大規模,且先發優勢同樣重要。我們認為選擇合適的行業指數布局是發展窄基ETF 的關鍵,銳度更高且尚未布局的行業如航天可繼續布局。
競爭格局方面,隨著ETF 管理人不斷進入,ETF 行業集中度整體較高,但近年來呈現波動下降態勢,整體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華夏基金是規模最大且產品結構無短板的ETF 產品大廠,自2013 年以來非貨ETF 規模始終穩居行業第一;易方達基金均衡布局各個產品條線,是華夏基金的重要追趕者;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別以滬深300ETF 和中證500ETF 為拳頭產品;國泰基金以策略視角布局各類行業主題ETF,實現規模擴張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風險提示:權益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個人客戶付費意愿提升低于預期;監管政策趨嚴;歷史業績分析不預示未來表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