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竭盡所能,作為上海的人口第二大區,目前基本能夠從容應對高峰?!?月5日晚,上海市閔行區衛生健康委主任杭文權這樣告訴大江東工作室。
平靜的一句話,在2023年新年第一周這個時間節點聽到,卻有些“驚掉下巴”——隨著奧密克戎感染重癥高峰逐漸到來,對于任何一座人口密度大、老齡化程度高的城市,“保健康、防重癥、降死亡”的任務都十分沉重。什么樣的底氣,讓一個常住人口265萬的城區醫療衛生部門管理者這樣說?對抗新冠大流行,也是一場資源戰,閔行區儲備了什么“秘密武器”?
(資料圖)
大江東工作室在閔行區實地采訪,的確找到足以讓他們贏得眼下這場新冠感染救治阻擊戰的密碼。
“密碼”,不只在某種新冠特效藥、增配的CT機、擴容的急救室和病床數,更在于上下合力、高效管理的機制,在于扎實的社區醫療能力與漸趨完善的分級診療體系,讓一、二、三級醫療救治資源順暢銜接、盤得更活,讓大醫院人滿為患、擠到插不進腳的場面一出現就被迅速疏解?!瓣P口前移”成功實施,越來越多的患者趕在病毒大量復制、重癥化之前,就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
“社區留下一個輕癥,三甲能多治一個重癥”
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輕診室”,不少患者在就診
“看片子,顯示肺部可能有炎癥,再去驗個血吧!”1月5日,上海市閔行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輕診室”內,醫生給一位“陽”了十幾天后仍舊咳嗽的患者開了驗血單。
到社區醫院看肺炎,一個月前對很多市民來說絕不是首選,但眼下,這間診室外也排著隊。具備輸液和氧療功能的急診區,下午3點,患者已經全滿,一直坐到診間外的走廊上。
“輕型、普通型患者,這里都可以接?!陛非f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凌說。社區衛生中心是抗疫第一道防線,近一個月,中心加速提質擴容,盡最大努力將輕癥患者留在社區診治。
第一個階段,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建擴容的是急診發熱門診,方便周邊患者就診、配藥,增開的“夜間微急診”工作日服務至24時,周末至22時,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中心在去年12月最高日門診量曾達5382人次。隨著感染高峰過去,近一周來已降到每天3000-4000人。
救治高峰期來了,在區衛健委指導下,發熱哨點被迅速改擴建為“輕診室”,輸液位由24個擴充到50個,吸氧位由9個增設到12個。在原有醫療設備基礎上,緊急采購了50臺指氧儀、12臺制氧機、6臺心電監護儀、5臺除顫儀、2臺無創呼吸機。最近又增購了128臺指氧儀,分配到莘莊鎮每個社區居委和家庭醫生。
“氧飽和度掉到93了,胸口憋得慌,我趕緊過來了?!?2歲的謝老伯查下來沒有肺炎,但肺部有老病灶,順利吸上氧,感覺好多了?!斑@樣的患者,如果我們治療能力跟不上,就一定會擁到三甲醫院?!标惲枵f,“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留下一個輕癥,三甲醫院就能多救治一個重癥、急癥。”
這里留住的,還有不少從上級醫療機構轉診來的病人。閔行區有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閔行區中心醫院作為區域醫學中心牽頭組成的南北兩個片區醫聯體。作為北部醫聯體成員,很多患者在閔行區中心醫院就診之后,會拿著處方回到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后續的掛水、氧療等。
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輸液大廳坐滿了患者
1月1日,元旦,上海新冠感染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就前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地察看發熱患者接診流程、患者數量以及救治資源配置等,現場培訓指導解決難點問題。
“對新冠治療,最初我們是陌生的。經過幾次線上和面對面專家培訓,我們現在比較熟悉了?!痹撝行募彝メt生顧昊說,因為對社區常年服務的患者基礎病非常熟悉,能更早更準確識別高風險人群,“區里將有限的抗病毒小分子藥物優先供應給社區,因為一般要在感染5天內使用,我們采用線上會診等方式迅速審核把關,對高風險患者盡早開具。”
閔行區開通120轉運綠色通道,家庭醫生工作手機號碼錄入市120系統,由家庭醫生撥出的120電話,會落實優先轉診?!皩本热巳旱呐袛?,我們比家屬更專業,急診送診會更有效率?!?/p>
大江東采訪期間,正遇上到在該中心就醫的一位高齡老人指氧飽和度急降到80多,且有氣促表現,接診醫生立刻聯系120。幾分鐘后,救護車開進來,迅速將老人送往閔行區中心醫院。
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情況,是閔行區充分發揮社區衛生中心網底功能、加強區域分級診療、科學實施分類分層診療的一個縮影。為分流區域性醫療中心壓力,去年12月30日起,全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設日間“輕診室”,提供吸氧、血氧飽和度監測、輸液、心電監護等全方位診療服務。截至1月3日,已累計服務6878人次,其中輸液5400余人次,氧療940余人次,有效緩解了上級醫院壓力。
“病人不動,資源動、專家動”
走進閔行區中心醫院,壓力撲面而來。救護車一輛接一輛停在急診樓,患者迅速被抬下;樓內外,不斷有家屬推著輪椅和床來回奔走;急診大廳內,床和輪椅已擺到收費處前;連急診兒科區域,都躺著高齡老人……
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樓前,救護車一輛接著一輛
“已經好多了,去年12月底那幾天,我們這個區級醫院里最寬敞的急診大廳,連走路都難?!遍h行區中心醫院執行院長任寧說,12月前,醫院急診最多時每天約350人次就診,現在每天超過1000人次,最高峰時達2290人次;平時醫院每天來救護車60輛左右,現在最高到了214輛。
為了迎戰急診高峰,醫院緊急擴容——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區和住院區中間,被一條莘凌路隔開,為避免社會車輛影響120進出,閔行區委區政府將該路暫時劃為醫院內部路,暢通急診患者就診通道;為了緩解急診樓空間壓力,去年12月底,區委書記帶隊現場辦公、通水通電通空調,將醫院新建的閔行-復旦上醫創新研究院一樓,迅速改造成為急診二區,20名急診內科醫生入駐,8間診室齊開,大大縮短患者等候時間,也改善了就醫秩序。
“醫院810張床位,現在住了836個患者?!痹撛洪T急診辦公室主任李平衛說,院里呼吸內科及其他內科、外科醫生混編,高效調度,集中力量資源,在多次開展培訓的基礎上,力爭達到院內各病區診療同質化。
“全院資源現在都在保急診?!痹撛杭痹\科主任孫克玉說,急診科編制26人,還有12個規培生,院里又支援了13位醫護人員,連急診內科出身的行政人員都回來了,“對新冠救治來說,市、區組織的培訓、學習一直沒停過,病毒性肺炎本是急診經常碰到的,整個醫院還有專家團隊在支持?!?/p>
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大廳
“對抗新冠,打的就是資源戰?!比螌幷f,閔行區中心醫院向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成醫聯體,向上與市級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成醫聯體。對輕癥患者,開好藥到社區輸液、氧療;對危重癥患者,來自中山、瑞金等醫院市級專家每天來查房會診,“我們逐漸達到緊平衡狀態,運轉比較有序?!?/p>
據大江東工作室了解,去年12月中旬起,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成立市級重癥專家組,通過市級專家巡查會診、落實雙向轉診、定點下沉指導、遠程會診等方式,統籌安排重癥救治專家力量,加強重癥患者的預防與救治。
為緩解閔行區中心醫院和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兩家區內醫聯體牽頭醫院的床位壓力,閔行區衛健委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現有病房資源,騰空300張床位,承接康復期新冠患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排經驗豐富的家庭醫生和護士組成醫療團隊,在兩家上級醫院專家團隊指導下,執行醫囑,全力保障下沉病房患者的救治,讓兩家醫院能夠更早騰出病房,收治更多急重癥患者。
目前,閔行區中心醫院每日能分流近40名康復期患者到社區醫院病房,確保急診搶救室內的重癥、危重癥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收治。
“病人不動,資源動、專家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向市級醫院轉出過一個危重癥病人?!比螌幷Z帶自豪。
養老院護理院都有醫院對接
氧療、抗病毒治療、抗凝治療、激素治療、營養支持、基礎疾病的常規治療、安寧療護……在民辦的上海快樂家園護理院,介紹起對院內老人感染新冠后的治療,快樂家園護理院院長盧萍一次點出了7項重點,治療方式與大型三甲醫院幾無差別。
“平均年齡88歲以上,很多都是失能失智老人,堪稱最脆弱人群?!北R萍說,護理院自2020年以來幾乎一直是封閉管理,也保持著老人零感染。社會面放開后,護理院內也開始感染,一些脆弱老人感染后基礎疾病加重,死亡率有所上升。
大規模感染撲面而來,閔行區推動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養老機構、護理院對接,形成醫聯體,共同對抗病毒。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1月3日下午來看過我們的危重癥老人,現場指導我們如何識別病情發展、規范用藥;區衛健委不斷通知我們參加各種線上培訓活動;區中心醫院呼吸科主任把我們老人胸片全部看一遍。”盧萍說,通過醫聯體,護理院獲得區級中心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重加持:需要藥物,包括小分子抗病毒藥,向所在地華漕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使用,能優先保障;對病情復雜的患者,家庭醫生向醫聯體牽頭醫院專家團隊發起會診,會有聯合會診,就地診療。
閔行區共有3家護理院、67家養老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轄區內養老機構、護理院建立對接,由家庭醫生做好定期巡診。開展巡診以來,累計巡診2290人次,養老院上門巡診1380人次,配藥1429人次,推動養老機構診療愈發規范。
在閔行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眼下,閔行區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家又新增一臺CT機,社區醫療診治能力進一步增強,“急診-病房-社區-居家”流動機制運行得也越來越順暢,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本文圖片均為巨云鵬攝)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關鍵詞: 閔行區中心醫院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家庭醫生 莘莊社區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