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委介紹,衡復歷史風貌區是上海保護規模最大的風貌區,也是深受上海市民喜愛的文化街區。上海音樂學院汾陽路校區位于衡復風貌區北側,穿行過繁華的淮海中路,走進林蔭遮蔽的汾陽路,有一幢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筑及花園躍然眼簾。近日,上海音樂學院整體提升項目初具雛形,主要將上音淮海中路沿街綠化景觀環境進行改造,破除沿街封閉圍墻,開放校園空間。同時,保護性修繕淮海中路1131號、1189號、1199號、1209號等四幢優秀歷史建筑。詳見↓
衡復風貌區俯瞰圖
【資料圖】
景觀結構
1131號
1189號
1199號
1209號
花園
修繕效果圖
提升策略
此次整體提升項目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改造上音淮海中路沿街綠化景觀環境,破除沿街封閉圍墻,開放校園空間,塑造與歷史風貌協調、與城市融合的花園景觀,沿街適當增植草坪、花樹和花鏡,校內優化空間并恢復歷史建筑的花園格局,為城市空間置入音樂文化藝術與活力。
通過開放校園空間、融合歷史建筑、促進功能共享、提升景觀環境的方式,使上海音樂學院校園這所世界一流音樂院校成為最開放、最優美、最藝術“花園學校”之一。
局部景觀提升
二是保護性修繕淮海中路1131號、1189號、1199號、1209號等四幢優秀歷史建筑,其在近百年變遷中,建筑的結構、立面已被極大地改變,歷史風貌丟失,建筑室內裝修風格也發生變化。
外立面修繕前(局部)
透氣孔修繕前(局部)
此次整體提升工程遵循“整體性原則”,基于對建筑各時期建設的調研,分析建筑歷史、 現狀及特征,在保護歷史建筑本體的同時保護其所在歷史區域的空間布局及歷史風貌的完整性;遵循“真實性原則”,謹慎處理好與臨近新建建筑的關系,保證歷史建筑的原貌原真性,力求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恢復現有留存的歷史原物。
修繕重點
淮海中路1131號 修繕前
淮海中路1131號建筑,為三層磚、木、混凝土混合結構,其建成于1926年,底層墻面為糙面石砌,二層為連續拱券門洞,鋼窗結構,窗楣上有鎖石裝飾,立面為白粉墻。室外樓梯通花園、紅瓦陡坡復式大屋頂,巴洛克式山墻露木結構,轉角及屋頂最高處有小尖塔,是一座典型德國文藝復興風格花園住宅。
此次修繕重點保護其東立面、屋頂、平臺為外部重點保護部位,平面基本格局、二樓東側房間、主臥室、一樓進廳天花、壁爐、樓梯及其他原有特色裝飾等為內部重點保護部位。
修繕前 修繕后
經歷史考證,其原來在東側入口門廳轉角處有方形煙囪,呈梯形上升的趨勢,高度大致與北立面尖塔一致。對此,項目組根據歷史圖紙,利用鋼結構打造原有樣式煙囪,盡量恢復歷史原貌。
淮海中路1189號建筑,始建于1936年,是典型的英國花園建筑風格。此次修繕過程中,重點保護其室內過廳、樓梯間、天花線腳、門窗套、釉面磚和細木護壁、壁爐及其他原有特色裝飾。
修繕前
修繕后
其原有木門窗五金件進行過不同材質、型號的替換,裝飾線條、勒腳污損、破壞嚴重。對此,項目組到市場尋找同材質五金件,修復替換損壞構件,同時,考據原有木窗材質,繼續用原材質進行修復,達到修舊如舊。
淮海中路1199號 修繕前
淮海中路1199號建筑,建成于1930年,是一棟三層磚混結構的現代風格花園洋房。修繕過程中,重點保護其南、北立面、入口大門,以及底層空間格局、樓梯間及其他原有特色裝飾。
其外立面為泰山磚材質,存在普通沾污、局部銹蝕、表面人為和自然損壞、白華泛堿、勾縫損壞等問題,水泥壓毛面位局部有污損、破壞。對此,項目組利用原材質磚石修復損壞部分,對普通沾污、白華泛堿等現象,利用專業清洗劑,進行人工清洗、修復、還原。
淮海中路1209號 修繕前
淮海中路1209號,建成于1912年,作為上音校園內最老的建筑,是一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花園住宅。此次修繕重點保護其建筑各立面、院落環境,以及過廳、天花線腳、地磚拼花地面、門窗套、壁爐、護壁木裝修等原有特色裝飾。
修繕前
修繕后
根據歷史圖紙和照片,恢復二層陽臺原有立柱與欄桿,再現文藝復興風格的外廊形式。
修繕效果展示
彩繪玻璃窗
透氣孔
外立面
木窗
1131號建筑
1189號建筑
1199號建筑
1209號建筑
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的四棟歷史建筑連同周邊3300平方米的街區花園,化身為兼具顏值和歷史底蘊的城市新風景。作為上音校園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街區內市民公共空間的塑造和周邊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將成為響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重要實踐之一。
資料:市住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