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4月17日電(記者葛俊俊)4月17日上午,宛南六村最后四臺電梯正式啟動開工,這意味著該小區43棟樓實現加梯全覆蓋,這也成為楓林街道乃至徐匯區最大規模實現整體加梯全覆蓋的小區。
【資料圖】
宛南六村40號樓正在施工中。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攝
“我們這棟樓八九十歲的老人比較多,尤其是三樓到五樓的住戶,大多腿腳不便,且多為獨居老人。”75歲的汪老伯是宛南六村40號樓102室居民,對于加梯他原先持反對態度,擔心影響采光和通風,在居委會及相關單位做通思想工作后,他積極參與,成為了加梯工作的推動者。
19號樓電梯已投入使用。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攝
刷卡即可乘梯。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攝
“像汪老伯這樣一二樓的參與者與發起人,在我們小區43個樓棟中有12棟,主要是他們推動了整個小區的加梯工作。”宛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孫嶸捷感慨道:“非常不容易,在我們最難的時候,也是一二樓的居民給予了我們最大的動力。”
宛南六村建于1979年,老年人占到小區人口四成以上,沒有電梯讓他們“上下為難”。2021年3月,首批三臺電梯啟動加梯工作,到今天最后一批4臺電梯啟動開工,共歷時兩年完成了43個樓棟全覆蓋。目前,小區已有21臺電梯交付使用。
據了解,這幾年推進加梯過程中,宛南六村逐步摸索出一套工作流程:堅持樣板先行,從個案到量產,通過把“串聯題”做成“并聯題”,最終實現成片化規模化;提前做好批量審批,耗時工作跨前做,借助專業力量,提前完成轄區內小區的加裝電梯可行性排摸;由“聽我說”轉變為全過程“聽居民說”,居民區黨組織建立溝通群,每個樓棟組建包括了樓組長、居民黨員以及業主代表的“加梯三人組”,每位居委干部“包干”一部分樓道,助力該實事項目推進。
42號樓電梯已交付使用。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攝
“加梯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居民說了算。加梯過程中,有任何建議意見,都可以反饋到溝通群,由群里的矛盾協調、宣傳發動、政策指導等加梯工作小組及時認領解決。”孫嶸捷表示,小區探索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加梯全過程。“哪怕是電梯品牌、維保單位的選擇,也由業委會以及居民代表篩選三家招標,最終由樓組長、居民共同投票決定。”
此外,依托宛南六村居民區事務聯席會議機制,加入城建中心、市場所、城管中隊、社區民警等職能部門力量,形成有效運轉的協商議事平臺。例如居民區2021年底時就將整個小區前期評審的工作全部做完,節省出大量時間,“人等方案”轉變為了“方案等人”,孫嶸捷說,這樣一旦居民征詢同意、完成簽約后,基本上一到兩周就能直接開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