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營商環境,
事事關系營商環境”,
楊浦如何將這樣?
(資料圖)
一張“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主動“走出去”,主動“播出去”
“我們平時埋頭辦企業,沒有精力去了解最新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細則。希望這樣的宣講會能夠定期舉辦。”日前,在楊浦民營經濟圓桌會議稅收主題專場活動中,一名參會的企業負責人如此感慨。會上,楊浦區稅務局“稅立方”專家以“個人所得稅相關政策”為重點開展專題講座,針對出資、自然人股權轉讓、股權激勵和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并為企業答疑解惑,切實提升政策的知曉度。
這樣深受企業歡迎的宣講活動,還送入了園區。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內,區稅務局“稅立方”專家團隊針對先進制造業、生物制造業企業開展專題政策講解。圍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近期熱點政策等,“稅立方”專家團隊的稅務干部面對面講解報表填報等方面的最新變化,并就業務辦理過程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答疑。
區稅務局總會計師全方告訴記者:“國家出臺了很多惠企政策,對于稅務部門來說,讓這些政策直達快享,并且讓企業應享盡享,我們不僅需要拓展多種宣傳渠道,還需要提供個性化精細服務。”
在他看來,對于不同行業的企業,以及同一企業的不同成長階段,對稅務服務都有個性化需求,稅務部門應依托園區等平臺主動走進企業去進行普惠性政策的宣講,盡可能消除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不到位的情況。
除了主動“走出去”,還有主動“播出去”。4月,一場2022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培訓直播,吸引了8110人次的觀看。從去年開始,區稅務局打造了可視化答疑,用直播互動的形式宣傳新的稅收政策。區別于以往納稅人學堂單向授課為主的輸出形式,可視答疑以在線互動與系統操作演練為主,提供了全新的納稅服務體驗,且受眾面更廣。為了更好地將普惠政策宣傳到位,楊浦早在2017年就創立了“稅立方”品牌,目前已推出百余項服務措施,其中包括“三診”特色服務。“專家問診是采集個性化需求,出診是上門解決問題,最后是會診,解決疑難雜癥。”全方說。
近年來,區稅務局依托“稅立方”,聯動區工商聯等多部門多維度發力,切實保障增值稅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個人所得稅優惠等“重磅”稅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落細,著力提升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率先“捅破窗戶紙”,“不說客套話、直接提需求”
“多虧了工商聯幫我們企業牽線搭橋、雪中送炭,讓我們順利貸到了500萬元。”上海長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是楊浦區一家民營企業,在區工商聯的牽線搭橋下,中國農業銀行上海五角場支行主動上門與企業溝通,設計融資方案,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一場“不說客套話、直接提需求”的“政會銀企”座談交流會,日前在陸家嘴舉行,區工商聯邀請中國農業銀行上海五角場支行和20多家扎根楊浦的民營企業坐在一起,面對面“捅破窗戶紙”。現場一位民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前只能一趟趟跑銀行,不知道有哪些單位和部門可以尋求幫助,現在方便太多了。
消除信息不對稱是銀行正在重點突破的首要難題,今年,農業銀行不斷主動走進楊浦的各大園區,舉辦各類金融產品宣講活動,主動對接企業。就在近日,農業銀行翔殷支行走進軍崇谷科創園,為園區企業提供對公業務政策宣講;走進上海體育國家大學科技園,提供小微企業貸款政策咨詢、消費者權益保護宣講等金融服務。
農業銀行五角場支行副行長徐程嘯表示:“我們今年希望能夠利用各種平臺,從政府層面到商會的平臺,包括園區的平臺,進一步把我們銀行的優惠政策能夠更好地傳遞到企業,讓他們更了解銀行的各類細分產品,從而進行最佳配置。”
“政會銀企”合作機制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更友好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開展的有益探索。金融機構不斷拓展金融功能、推動服務下沉,暢通民營企業融資精準對接渠道,切實提高民營企業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據介紹,近幾年來,農行五角場支行始終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貸款余額保持高速增長,服務的客戶逐年增加,連續兩年在楊浦園區批次貸的投放上排名同業第一。
“產品同質化,但是服務可以個性化。”徐程嘯在會上重點介紹了銀行的普惠產品,“隨著今年利率窗口的變化和各家銀行在普惠金融產品體系建設上的完善,今年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貸款這方面,已經進入了一個很好的窗口期。”
針對科創型企業無固定資產進行抵押、知識產權抵押難變現的困境,徐程嘯透露,今年銀行會推出更多投貸聯動的產品,針對獲得專業基金平臺投資的小微創業企業,可根據投資人資質核定企業的融資規模、融資成本和擔保方式,進一步解決企業初創期間自身資質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的難題。
“圈內企業”互相“串起了門”,共探新賽道
2022年,《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發布,著力強化新賽道布局,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現代設計類企業如何在新賽道發揮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現代設計企業集聚,圍繞“設計+”,推動數字設計、數字展示等數字產業進一步發展,對環同濟企業而言,是新課題,也是新機遇。
作為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國數字科技應用領域龍頭企業,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數字新媒體技術研發及數字內容生產、分發與管理。近年來,公司在行業內率先涉足元宇宙領域,將產品及系統廣泛應用于政務服務、城市文化體驗、數字展示等眾多領域。
近日,環同濟企業沙龍“走進校友企業”系列首場活動,在該公司舉行。同濟建筑設計院、上勘集團、聯創設計、濟麗信息等環同濟企業圍繞“‘設計+’企業在元宇宙新賽道的探索”開展學習交流。
“我們通過在數字文化IP的開發、打造及運營等多個細分賽道上不斷拓寬業務范圍,提升數字內容的生產制作及場景供給優勢,強化企業整體競爭實力。”風語筑相關負責人表示,期望今后能與環同濟企業在科研創新、實踐應用上有更深層次的交流,推動更多協同合作。
來自環同濟設計行業各細分領域的企業相關負責人先后圍繞線上線下虛實結合、交互式體驗中新工具應用、數字化實現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同時還就大中小企業聯合技術開發、項目合作、中小企業在細分賽道拓展等問題提出各自想法和思考。
“我們希望能搭建起校友企業和環同濟企業溝通的平臺,促成更大范圍的融合發展。”同濟科技園孵化器常務副總經理潘宇表示。
據悉,下一步,環同濟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繼續聚焦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搭建起有活力、有成效的溝通平臺,以期促成更多合作,推動企業在產業新賽道發展,不斷彰顯環同濟品牌內涵。
線上全流程辦理,當人才安居服務“三件事”成為“一件事”
劉先生是一家高新科技企業的副總,今年剛從江蘇來到楊浦發展。劉先生告訴記者,申請入住人才公寓時,他以為得花不少時間周轉不同部門,借助公司配合推進,才能申請成功。沒想到只需把電子材料交給人事,公司即可進行全流程代辦。如今,劉先生已經如愿申請到了人才公寓。“這個功能是真方便!感覺楊浦區對人才的福利優惠政策真的蠻好,一些服務也很人性化,很到位。”劉先生說。
目前,楊浦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和“一網通辦”專班已聯合推出“人才安居服務‘一件事’”專窗,整合“人才安居企業資格認定”“基礎性人才公寓申報”“安居人才租房補貼申報”三個事項,實現線上全流程辦理。
企業辦事人員通過PC端登錄?“一網通辦”切換至楊浦區官網,進入“人才安居服務”一件事專題即可為員工辦理此項業務。
不久前,“隨申辦”企業云APP楊浦旗艦店上線了“菁英專區”,推出高層次人才認定等服務,受到了企業及人才的歡迎。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人才安居服務‘一件事’”專窗在“菁英專區”人才信息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升級各項服務,通過三事合一的聯辦流程改造,完善了人才服務的生命周期,對實施綜合性人才發展扶持計劃,大力吸引各類“雙創”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才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上海迪安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是如何幫助科技人員進行職稱申報。
日前,創新人才服務及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調研會在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舉行,上海迪安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參會代表張卉將企業面臨的難題“和盤托出”:“我們總共有技術人員105人,高級職稱只有7人,中級職稱11人。”而事實上,“迪安”的研發人員占比高達27%,由于公司對職稱的申報渠道流程不太了解,造成了工程師人才職稱評定的困境。
上理工科技園,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的調查站點之一。為更深入了解企業的需求,更好解決企業及人才的“急難愁盼”,上理工科技園不僅在園區開展問卷調查,還邀請入駐園區的兩家企業參與調研,大家面對面展開“接地氣”的交流。
科技工作者的職稱評定對于人才落戶、升職加薪等個人職業生涯的各個環節都十分重要,獲得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職稱,不僅可以讓人才的獲得感更強,也能幫助企業留住人才。
上海瀚海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參會代表韓晨瑜對張卉談及的困境十分有共鳴:“公司已有專利61項,但去年人員流動較高。”如何通過打通職稱評定政策渠道,進而建立一整套和職稱評定掛鉤的公司內部晉升加薪機制,是瀚海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探索的方向。
對于企業的需求,上理工科技園綜合行政部人事經理王新梅表示,園區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獲得職稱申報相關政策細節,以消除信息不對稱。“首先,我們希望提供菜單式的服務給企業,讓企業以最快的速度答疑解惑。其次,科技人才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有個性化的需求。我們會提供一對一針對性解答,幫助他們進行職稱評定,也幫助企業留住人才。”
會上,通過對問題的梳理解析,上海市科協調研團隊提出了很多具有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并表示會定期進駐園區舉辦科技工作者職稱申報政策宣講會,從聘任、評審、考試和申報條件等環節仔細講解整個申報流程。上海市科協調研團隊還提出,未來將協助打通科技人才的國際職業資格認證,更好賦能科技企業走出國門。
而除了貫徹落實“1+3”人才政策體系,楊浦將建立健全更加開放、更加創新、更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才機制。
(來源:上海楊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