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大姐和吹薩克斯的大叔 記者 王海峰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橙友“135××××0013”近日在橙柿互動App-橙友圈-吐槽求助論壇發帖:“鳳起路立交橋下每天晚上一群人在貼沙河邊又唱又跳,占了人行通道,音量放得很大很大。已經反映多次了,也有保安或警察來管一下,警察走了又是老樣子,沒有一個長效機制。什么時候能還老百姓一個安靜文明的環境,讓廣大市民晚上能在立交橋下貼沙河邊乘乘涼散散步??!”
鳳起路立交橋下
去年就有橙友投訴噪音擾民
2022年3月有橙友在吐槽求助論壇發帖:“麻煩你們去看看紅會醫院邊上鳳起立交下,每晚6點左右開始音樂爆炸,疫情期間還扎堆跳舞,很多人不戴口罩,這情況很久了,太吵了?!?/p>
橙柿直通車記者當時實地探訪發現,確實有一批蹦迪愛好者聚集在這里跳舞,音樂聲比較大。之后屬地相關部門把天橋底下橋墩的空地用圍擋圍起來,阻止人員聚集,也使周邊的交通恢復通暢,得到周邊居民一片稱贊。
過去了一年,鳳起路立交橋下,放著勁爆音樂跳舞的情況又出現了?
這邊高歌那邊跳舞
還搞起了音量比賽
晚上7點,記者再次來到鳳起路立交橋下,并沒有看到聚集蹦迪者,只有在橋墩一邊的空地上有一群阿姨在跳廣場舞,音樂的音量調得不高,也沒有形成圍觀,不影響交通。
有比較高分貝的音樂從貼沙河那邊傳來,記者循著聲音過去,在靠近貼沙河邊有一條8米左右寬的通道,自行車和電瓶車不從這邊過,只有散步的行人。通道的兩端都放著一只音響,播放著音樂,一位大叔隨著音樂忘情地吹著薩克斯,喇叭口加持一個擴音器,把薩克斯的音樂放大幾倍播放,邊上一位大姐在唱歌,美聲唱法。
另一端的音樂激昂,圍著一群人,不時有人高歌,也有人隨著音樂跳舞,分貝也比較高。
記者走到紅會醫院住院部樓下,能夠清晰聽到高亢的歌聲。再往西是青春中學,離環島500米,還能隱隱聽到音樂。
在橋墩邊上有個公共自行車擺放處。管理員說:“這些唱歌吹喇叭的人一般晚上7點來,過了9點他們就撤了。吵是很吵的,兩邊還要比哪個聲音響,聲音壓不住對方就把聲音再調高。投訴肯定有投訴的,但很難管理,派出所來了他們走了,派出所走了,他們又來了。我上班到8點,他們來唱歌,我就跑到那一邊,太吵了,天天聽這些,再好聽也頭痛的?!?/p>
毛大姐每天散步都要經過橋底下,她說,這邊唱歌有些年頭了。她自己只是來散步,不跳舞也不唱歌,但也不反對大家唱。
“不過,你唱歌好好唱,我們也好聽,現在搞得跟比賽一樣,比誰聲音響,耳朵都要震聾。我們要的是安靜和舒服,但現在坐著聊聊天都聽不到對方講話?!?/p>
跳舞唱歌沒有錯
聲音好不好輕一點?
鳳起路天橋底的擾民音量,多次投訴,多次管理,效果甚微。
附近散步的居民紛紛表達意見——
“跳舞沒有錯,聲音可以輕一點,不要影響別人?!?/p>
“像這樣跳舞聲音一定是要響的,不響氣氛出不來,現在能讓老百姓娛樂的場所太少,有些人就是喜歡這樣的健身方式。這個地方我經常走路會經過,聲音是很響很亂,的確要好好管理,必須和帶頭人做好溝通。對面城東公園里也有跳舞,感覺他們有檔次,至少很整齊,音樂也不是很響,可能兩種風格不一樣吧……這個橋下,警察都來過很多次了,沒什么效果?!?/p>
“這種事情要疏不能堵。規范管理,耐心勸解,這些爺爺奶奶輩的也都能理解。要創造和諧社會?!?/p>
“城市居民受城市噪音困擾久矣,最好能立法,這樣管理有依據,噪音制造者也有章可循,控制自己的行為?!?/p>
“晚上散步路過看到過,聲音確實有點大,建議去旁邊的城東公園,離住宅區稍遠,這樣既鍛煉了身體,也不影響周圍的人。”
“健康的退休生活,唱唱歌,跳跳舞,娛樂方式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影響到他人就不好了?!?/p>
直通車記者聯系了潮鳴派出所,把情況和市民的意見建議反映給了當值民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