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你們這餐巾紙怎么收費這么貴呀?”近日,從山西來烏魯木齊游玩的朱先生在某連鎖餐館用餐,結賬時發現多了一筆5元的餐巾紙費用,他表示不解,“提供餐巾紙不應該是餐館的基礎服務嗎?”該餐館工作人員則表示,該店餐巾紙一直都收費。記者走訪烏魯木齊多家餐館了解到,收費的餐館通常以成本、環保等為由認為收費是合理的,而消費者通常覺得是被迫附加消費,部分餐館的餐巾紙收費較高,令消費者感到“扎心”。
其實對于餐巾紙收費,消費者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人們之所以稱之為“紙巾刺客”, 其一在于成本不高的餐巾紙被部分商家收了五六元錢,這樣的價格顯然有失公道;其二在于部分經營者并未事先告知,也未在菜單或紙巾盒上明碼標價,消費者結賬時才發現餐巾紙收費很高。
餐巾紙是否應該收費,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也導致在現實消費場景中,不同的商家各有各的做法。有商家愿意讓利于消費者,提供免費紙巾,但同樣有商家選擇收費。對于消費者而言,前者當然令人欣喜,而后者則讓人稍覺不快。
坦白而言,在商言商,只要商家明碼標價、提前告知,收費還是免費都是商家的權利。但問題的關鍵是,不能讓偷偷摸摸的“紙巾刺客”傷了消費者的心。說到底,消費者介意的并不僅僅是對紙巾收費,而是商家遮遮掩掩的收費行為讓消費者覺得這些錢花得不明不白,同時有種做了冤大頭的感覺。
往小了說,把成本幾毛錢的餐巾紙收費五六元錢,是一種“雁過拔毛”式的貪小便宜心理在作祟。類似的收費遠遠超出了控制經營成本的合理空間,是試圖在消費者身上小賺一筆的短視行為。往大了說,不明碼標價、不提前告知的取巧收費甚至于強制消費,是赤裸裸的侵權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
對于商家肆無忌憚的“紙巾刺客”,消費者和監管不能慣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商家之所以敢在并不值錢的紙巾上動小心思,正是拿捏住了消費者出于面子或不想麻煩而選擇付款的心理。也正因此,只有消費者敢于說“不”,積極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協組織投訴,才能讓商家有所收斂。與此同時,監管部門更要加強監管和引導,讓餐館做到餐巾紙明碼標價、收費合理。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經營者,要多點誠意,少點套路,用誠信合規經營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開店做生意是為了賺錢,商家必然要精打細算衡量利益得失,但這種計算不能變成算計。為了蠅頭小利算計和套路消費者,只會敗壞消費者的好感,最終得不償失。正如有消費者表示,“如果我在就餐中遇到‘紙巾刺客’,可能就不會再來這家店了。”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王攀 編輯:韓靜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