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來,各大運動品牌陸續遞交成績單。據財報顯示,2022年安踏集團營收同比增長8.8%,首次突破500億,達到536.5億元,超過同期耐克中國514億元的營收,成為中國運動鞋服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
(圖源網絡)
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國內運動鞋服企業首次在年度營收排名中超越耐克中國,而就在2021年,安踏才剛剛完成了對阿迪達斯中國的反超。
(資料圖)
安踏為何能夠“逆襲”?
近日,隨著安踏體育2022年財報的發布,一份“戰績對比圖”在業內外流傳開來。在這張對比圖上,排在首位的是年營收536.51億元的安踏,緊隨其后的是耐克中國、李寧和阿迪中國,年營收分別為514.22億元、258.03億元以及235.97億元。
(圖源網絡)
從2015年開始營收突破百億,到2022年正式跨越500億大關,安踏只用了7年時間。
細分來看,安踏主品牌和FILA仍是集體營收中的兩大核心。數據顯示,在2022年安踏主品牌營收同比增長15%,創造出了277億元的營收;FILA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一路狂奔之后,雖說營收同比下滑了1.4%,但仍然穩定在200億以上。
除了兩大主力依舊表現穩定之外,安踏此前所收購的亞瑪芬體育也創造出了史上最佳成績。尤其是旗下核心品牌始祖鳥,更是成為當代新中產階級在選擇戶外品牌時的“心頭好”。
如此亮眼的業績攀升,一直到最后超越耐克,背后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安踏在2009年所完成對FILA的收購。畢竟在收購之初,FILA年虧損超過3900萬港元,當時也并沒有多少人看好。
(圖源網絡)
在安踏集團一系列的運作之下,FILA開始逐漸實現扭虧為盈。2015—2021年間,營收更是從起初的17.5億飛躍式增長到218億,以一己之力撐起安踏的半壁江山,也成為了國內市場在耐克、阿迪達斯、安踏和李寧之后第五個全年營收突破200億的品牌。
如果說收購FILA主要是依賴對外部高端品牌的運作,那么主品牌的成長則主要靠自身轉型。
2020年是安踏帶領旗下主品牌從傳統的經銷模式,轉變為DTC直營模式的年份。這一年,安踏在各個城市精簡門店,搭建全面線上渠道,讓品牌的貨物直接對準消費者,不再是以前那種經銷商模式銷售,而這也是安踏自主品牌復蘇的開始。
2022年,DTC的營收占比49.4%、電商營收占比34.9%,而傳統批發模式的營收占比只剩下15.7%。可以看出傳統批發的業務在快速萎縮,而基本上全面轉到了DTC模式上面。
在業務上,如今的安踏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曲線,包括戶外運動風口,這已經是安踏的第三增長曲線了,例如積極布局頂級專業滑雪產品矩陣、積極拓展露營產品線等等。
除此之外,安踏在研發投入上也遠高于其他國產運動鞋服品牌。數據顯示,2022年安踏集團累計投入了近13億元用于技術創新研發,尤其重視產品功能和智能科技等。
國產運動品牌業績突破千億大關
安踏的超越是運動鞋服品牌“國潮”興起的一個縮影。隨著2022年財報的出爐,今年國產運動品牌的表現都比較亮眼。
(圖源網絡)
跟在安踏身后的是當年的老大“李寧”。財報數據顯示,李寧2022年營收258.03億元,同比上漲14.3%。李寧鞋類營收首次超過服裝,成了公司最大的營收和增長來源。有業內人士分析,對于運動鞋服品牌而言,鞋的科技含量、專業度相對更高,代表的是品牌的專業性,也因此能構建起護城河。
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中,增速最快的是特步,該集團在2022年全年營收129.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9.1%。值得一提的是,特步在2022年加大了對特步兒童業務的投入,特步兒童實現收入同比增長52.3%,占特步主品牌收入約15%。
(圖源網絡)
不同于其他三家,361°的營收增長主要來自兩方面:童裝業務和電商業務。其中,童裝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3%至14.42億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7%至17億元。受兩大板塊拉動,2022年,361度年營收69.61億元,同比增長17.3%;凈利潤7.47億元,同比增長24.2%。
綜合來看,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四大集團聯手砍下了993億元年營收,加之匹克等其他品牌,國產運動品牌在2022年完成千億大關的突破。
國產運動品牌集體營收大漲背后,原因是多樣的。有國際品牌“在中國犯的錯”,有中國運動市場進一步擴容的因素,也是各家找準路徑后發力的結果。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產運動品牌的崛起離不開整體運動參與率的提升,尤其是小眾運動近年逐漸開始流行;運動時尚潮流興起,居民對運動鞋服消費偏好提升。此外,近年來國貨崛起,國產體育品牌的認可度和市場占有率都有了明顯提升。
統籌:趙柳影 編輯:王艷明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