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社交平臺上從來不缺炫富的人,但最近,一個高調分享自己奢華生活的女子,卻沒能收獲預期中的羨慕,原因是這個聲稱自己住豪宅買奢侈品的女子,竟申請到了一套公租房。更令網友氣憤的是,該女子還公然嘲諷買商品房的業主,引發網友的關注和質疑。
據網傳截圖,自2017年起,該名張姓女子就在社交平臺上高調分享自己的生活,內容包括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例如,她吃的是“黑松露鮑魚飯和烤海參”,拿的包“售價28500,燈光下還帶著點閃”,買的房子“剛交了鑰匙,近100平”,自駕出行“油費8千多、過路費6千多、餐飲2萬1左右”。可以說,張女士的生活處處透露著奢華。
這不禁讓人疑惑,如此高消費能力的人居然可以申請到公租房?要知道,公租房可不是普通的住宅,而是面向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那么問題來了,張女士的申請流程合規嗎?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規定,要想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申請人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于規定標準;收入、財產低于規定標準。換句話說,既要無住房或住房小,又要收入低。
然而,根據張女士社交媒體“房子剛交了鑰匙,面積近100平”,和愛吃“黑松露鮑魚飯和烤海參”的描述來看,張女士既有較大住房,又收入較高,顯然不滿足公租房的申請條件。對此,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工作人員稱,申請公租房的條件包括年齡、社保等,“但不核查申請人的家庭收入”。正是由于“不核查家庭收入”的審查漏洞,讓本就富裕的人鉆了空子,侵占了低收入人群的最低保障。
古往今來,由貧富差距造成的住房難問題就一直存在。杜甫就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夢想。而現在,“廣廈千萬間”是有了,可住進去的卻并不是“寒士”,反而是衣食無憂的高收入群體。本應保障“公平“的公租房卻因“不公平”倒在“最后一公里”,不免讓“寒士”寒心。
也有網友提出質疑,該女子是不是“假炫富”?畢竟虛榮心作祟,夸大財務狀況斂財的網紅大有人在。退一步講,就算該女子的財務狀況確實符合規定,事件能引起軒然大波背后的原因也依然值得思考。說到底,事件能引起討論是因為其戳中了大眾對租房難的痛點。要知道,在張女士申請到公租房的背后,是數十萬深圳居民的苦苦等待。
不論本次事件的主角是“假炫富”還是“真有錢”,透過事件我們應看到,部分城市公租房供應缺口仍然相對較大,有相當一部分低收入的剛需群體仍然面臨申請困難。同時還應思考,公租房的申請規則是否完善?如果規則不能篩出真正的低收入者,反而讓高收入者鉆了空子,就背離了公租房設立的初衷,無疑會影響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因此有關部門應雙管齊下,既要保證供給端有充足的“廣廈千萬”的房源兜底,又要擬定合理的申請條件,實行公開透明的審核制度,保證終端的供需對接,讓“廣廈萬間”能夠真正“大庇天下寒士”。只有從頭到腳全面改革,才能保證“寒士”能有所居、有所樂。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王航 編輯:韓靜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