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島內2024地區領導人選舉越來越近,島內各黨派有意者紛紛站出來競選,并闡述自己的參選理念,來獲取更多支持。
在近期馬英九訪陸之際,島內新黨元老王建煊,就發表較此前所有理念更為明確的理念,其提出,一經當選就將與大陸一同在一個月內,推動兩岸實現統一。
而在馬英九訪陸取得積極成果后,島內另一名有意競選的人士張亞中,也將堅持“一中”原則和祖國統一,納入到自己的競選理念中。
(資料圖)
馬英九
據臺海網報道,日前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在舉辦參選理念與政策說明會時,明確表示自己希望透過兩岸共同堅持“一中”原則,努力實現國家統一并在此基礎上開啟兩岸的互信協商。
張亞中稱,若自己當選,第一天就會宣布將臺灣定位成“非戰和平區”,并在兩年內達成承諾,如果不能做到,將引咎辭職。
張亞中指出,自己之所以站出來參選,是不愿意讓臺灣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臺島變雷島。
張亞中
張亞中此前曾擔任國民黨智庫主任、政策委員會召集人等各項職務,也參與過島內的憲政改革和兩岸協商會議活動。
在政治觀念上,張亞中本身就有鮮明的兩岸觀念和立場。
目前張亞中的競選原則仍是以其兩岸政策和維護“一中”原則等為核心,即主張以“和合方略”解決兩岸合作當前的分歧和困難,在始終堅持“一中”原則的基礎上,推動更廣泛、更深入的對話和協商,尋求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與共同利益。
朱立倫和侯友宜
張亞中還表示,兩岸應該更加堅定的支持“一中”原則,真正從實際行動上推動祖國統一,這是符合歷史潮流和民族利益的正確選擇。
從這一點上來看,張亞中顯然是比朱立倫、侯友宜等更加堅定的和平統一派。
張亞中認為,伴隨著中美博弈局勢越來越嚴峻的形勢,2024年將可能是全島最后的“和平”機會,這一年的地區領導人選舉是決定臺海地區未來命運“和與戰”的選舉。
美臺勾結“謀獨”
對于當前的島內政治形勢,張亞中完全持否認的觀點,他表示,當前兩岸關系緊張的狀態,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不斷采取所謂“抗中保臺”的行動,奉行“臺獨”路線導致的。
結合實際,正是民進黨當局一邊不斷制造內患,一邊給祖國乃至整個亞太地區迎來外憂,才導致了今天全島面臨的戰爭局面和分裂狀態。
要知道,臺灣地區的問題不是換個人或黨派執政就能解決的,當務之急是糾正當前違背歷史和民意的錯誤之舉,尋求和平發展的出路。
蔡英文
正因如此,張亞中提出了將臺灣定位為“非戰和平區”的理念,意味著如果他上臺,臺灣將不會參與任何可能引發戰爭或危及臺島安全的行動或活動,也不會允許其他任何外部勢力進行這些活動。
這種思維將臺灣的和平直接建立在立法層面上,但尚不具備現實基礎,是否能真正落實,還要觀察。
當前,島內選舉的角逐趨勢仍然激烈,綠營和藍營兩邊都面臨著激烈的初選和提名過程。
美國對臺軍售
國民黨方面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侯友宜等,各派系之間競選理念都存在大小差異,而張亞中在兩岸關系上的表態,可以算作是最溫和。
國民黨今年首度扳回局面,近期民調支持率還上升了8%,但藍營內部多數人仍立足于觀察民意,依勢而為,因此張亞中角逐勝出的概率,算不上高。
相比較而言,民進黨內部或許還比較團結,賴清德提名勝出參選直接角逐的局面,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賴清德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兩岸和平統一祈愿越來越熱切的局面下,島內“臺獨”勢力仍然賊心不死,圖謀延續蔡英文的執政方針繼續推動錯誤路線。
此外,國民黨卸任已有八年,并且目前島內民眾非常關心經濟狀況、民生問題、教育問題等,以朱立倫為代表的藍營能否接下民進黨當局的爛攤子,重振島內經濟,還有待觀察。
島內選舉形勢激烈,但大勢所向是不會變的。
祖國統一歷史潮流
張亞中的表態,證明了島內的有識之士和愛國促統人士正在不斷抬頭,全島期望兩岸統一的愿望正在越來越具體,未來的兩岸關系,必然是以和平穩定為支撐,朝著祖國統一的方向不斷前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