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924年4月12日,印度詩人泰戈爾率領的“國際大學訪問團”抵達上海匯山碼頭。彼時的泰戈爾,已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而名聲大噪,與之同行的還有畫家南達拉·波斯、梵文學者沈謨漢等文化名人。
這是中國學界期待已久的訪問。早在1920年,蔡元培等知識界人士就向泰戈爾發出過邀請,但因對方事務繁忙未能成功。1922年,梁啟超的“講學社”再一次邀請泰戈爾訪華并承諾承擔所有費用,最終于1924年的4月順利成行。
訪問團抵達當天,中國各文學社團代表及媒體在碼頭熱烈迎接,盛況空前。
泰戈爾剛剛踏上中國的土地,就情不自禁地說:“朋友們!我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到中國就像回到故鄉一樣。我始終感覺,印度是中國極其親近的親屬,中國和印度是極老而又極親密的兄弟。”
抵達次日,泰戈爾應邀在上海慕爾鳴路32號發表演說,后訪問杭州、南京、濟南、北京、太原、武漢等地,與眾多中國文化名人交流。徐志摩和林徽因陪伴其左右,擔任翻譯。沿途伴隨泰戈爾的不乏鮮花和掌聲,但也充斥著批駁的聲音,給詩人的中國之行蒙上了難以言說的陰影。
5月底,泰戈爾結束了中國之行,離滬前往日本,徐志摩同行相送。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泰戈爾后來在寫給徐志摩的信中說:“從旅行的日子里所獲得的回憶日夕縈繞心頭,而我在中國所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中,你的友誼是其中之一。”
統籌:梁冰 編輯:張曉璐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獨家原創,版權為鄭州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正觀新聞)所有,轉載或者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如有違反,依法保留追究權。
關鍵詞: